GMT观点

VIEW OF GMT

GMT贸易:氯系阻燃剂的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氯碱生产特点及下游配套情况江苏氯碱企业的总产能在全国位列第二,仅次于氯碱大省山东。氯碱企业中的常见初级产品氯气、烧碱、盐酸、氢气等,其中以剧毒危险化学品液氯最难储存和运输,省内各个氯碱企业都千方百计将提高氯气自用率作为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随着氯碱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离子膜烧碱生产规模也在以十万吨级的速度缓慢地递增,氯气亦随之源源不断地产出,而下游耗氯产品的规模和档次却相对滞后,自然成为下游产品配套时差和不平衡的影响要素。对于配套自用较好的氯碱企业来说,液氯已经能够达到100%自用,且有较小的缺口需要外购。而对于自用率比较弱的业内企业,自用率一般会在50%上下徘徊,剩余的液氯必须通过商品氯的形式外销至各地的化工园区,从而实现氯碱的相对平衡。


近年来,随着危化品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不断规范,以及环保方面的严格要求,液氯作为商品的销售半径在不断缩小,公安、消防、运管等部门的核查力度却在不断加大,一吨重的液氯钢瓶充装正在不断地向20 余吨的液氯槽车运输转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液氯小用户的使用空间,为下游用氯企业提高使用集中度,提升装置产能带来便利和可能。当下有目共睹的是:在省内氯碱企业中,液氯的内部消化比例在逐年提高,在氯碱企业所在化工园区内部的管道输送和槽车短转,已经成为新的常态。


二、氯碱下游耗氯产品概述


就目前而言,氯碱企业中耗氯的大宗产品无非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其中耗氯量较大的产品主要有:环氧丙烷(PO)、环氧氯丙烷(ECH)、甲烷氯化物、聚氯乙烯(PVC)、三氯化磷、氯化石蜡、三氯化铝、三氯氢硅、氯化卞等等。在这些品类繁多且常见的产品当中,有机耗氯产品大多因为受工艺路线较长,生产的技术含量较高,投资规模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很难在短期内建成投产,需要较长的市场调研、中长期的规划、反复的选址论证等环节。相比之下,无机耗氯产品的投资规模较小,工艺简单,很多都是一步通氯反应即可获得成品。


纵观目前市场现状,有一个耗氯产品目前国内只有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一家在正常生产,它的化学名称叫六氯环戊二烯(HCCP),每吨六氯环戊二烯的耗氯量为1.5 吨氯气,是耗氯产品中一个重要一环,其下游主要用于生产硫丹醇、氯桥酸酐、得克隆等,成为市场的新宠。该产品国内在前几年也曾有企业陆续介入,但最终都因技术、环保、资金等问题先后搁浅。该产品江苏安邦1998 年建成投产;2000 年3 月扩建至1000t∕a HCCP;2003 年12 月,再次扩建至3000t∕a HCCP 生产装置。


安邦电化以HCCP 为原料,进一步生产阻燃剂得克隆和氯桥酸酐两产品。对于得克隆粉碎方面的技术难关,当初只能凭目测、手指碾压等靠感觉去判断细度大小的最原始方法,2011 年安邦花费六万美金购进一台英国产Malvern-2000 马尔文粒径仪;2013 年,得克隆粉碎工艺亦由原来的气流粉碎改为机械球磨粉碎,产品的粒径从当初的一百到几百微米,显著下降到5 微米,甚至3 微米以下。如今,氯桥酸酐和得克隆的工艺参数控制已日臻完善,装置产能也不断放大。其中氯桥酸酐由一套扩产至两套、三套,直至目前的四套,产量由最初的1000 吨攀升至3000 吨,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为该公司贡献出数千万的经济效益。


三、氯系阻燃剂市场现状


阻燃剂,顾名思义,是一种在易燃材料中加入阻止其燃烧速度、减少烟尘、降低易燃性、防止火势蔓延的化学药剂。目前,市场上的阻燃剂类别和品种较多,较常见的是溴系阻燃剂,如四溴双酚A。作为卤素阻燃剂中的重要一员,溴系和氯系阻燃剂在市场中的应用逐步普及。而氯系阻燃中的氯桥酸酐、得克隆均属于高效阻燃剂之列,其中氯桥酸酐属于反应型阻燃剂,得克隆属于添加型阻燃剂,它们的不断推广应用,为国内阻燃剂市场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据欧盟委员会评估,过去的10 年中,阻燃剂的使用使欧洲的死亡人数减少了20%;国际市场咨询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 日前预计,未来5 年间,全球阻燃化学品市值将高达103 亿美元。工业、生活等各种应用环境对防火安全的需求提高最快,尤其是在建筑、汽车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其中,建筑市场是阻燃剂产品最大的目标市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可燃物质的易燃性、缓解火焰蔓延。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比例还不到2%,而国外已经高达15%-20%,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有关专家测算,欧美发达国家阻燃塑料的比例为10%左右,而中国阻燃剂塑料的比例还不到3%,阻燃材料在我国的应用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应有的水平。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阻燃剂系列产品在国内建筑、汽车、家具、电器、电子产品及纺织品方面的广泛使用,将成为历史的必然。此外,阻燃材料和非阻燃材料的价格相差了10~30%,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材料供应商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意主动承担这部分高出来的成本。于是,一些不法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而由于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一些开发商也是能省就省,即使是用了劣质材料,只要不出事也就万事大吉了。鉴于这种现状,大量的劣质、不合格的阻燃材料充斥市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建筑物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


四、阻燃剂应用方面的市场概况


目前,国内阻燃剂生产企业虽然在无卤阻燃剂如磷系、氮系等方面,无论在生产技术、规模均有所创新,但是阻燃剂和其他化学品一样,环保与否和所含元素(如卤素)无关,而与具体的化学结构有关。国际上没有任何法规将卤素阻燃剂列入禁用清单,也没有任何法规将无卤阻燃剂列入豁免清单。阻燃剂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是大分子量聚合型阻燃剂,而不是无卤系列。当下,详细解读全球主要化学品法规对阻燃剂的管控现状,包括POPs 公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欧盟的REACH 法规和RoHS 指令,结论是全球范围内法律法规的限制或禁令都是针对某一具体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而非一类化学物质。


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用作建筑保温材料的历史已经有30 多年,但是并没有出现因为建筑保温材料而引发的恶性火灾事故的报道。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本身具有易燃的特性,用它们做保温材料,必须添加阻燃剂才能达到相应的阻燃级别。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材料并没有经过相应的阻燃处理,阻燃性能根本达不到建筑防火规范要求的阻燃标准。不燃材料的合理应用是保障防火安全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防火安全中阻燃材料发挥的是源头管控作用。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2013 年7 月,在美国旧金山发生的韩亚空难中,得益于波音公司执行的严格阻燃标准以及阻燃材料在机体上的广泛应用,307 名乘客中304 人得以顺利逃生,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阻燃剂的严格标准和广泛应用,这场空难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美国国家广播电台曾经于2013 年,在盘点年度最好消息时,把阻燃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列为榜首。


五、阻燃剂在国内的应用尚待开发和规范


在生产、生活的大量实践中,在易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使其成为难燃材料,已成为从源头上控制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在含有阻燃剂的塑料经回收后,可以保持与原始材料相同的机械性能和防火等级,新型聚合型(大分子)卤素阻燃剂已被成功开发,由于其分子体积太大,难以穿透生物细胞膜去参与体循环及新陈代谢,因而不能对有机生物体构成伤害,所以具有环境友好性。


对于氯系阻燃剂这个新的品种,国内对它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因此目前江苏安邦阻燃剂主要销往美国、韩国、荷兰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尤其以氯桥酸酐的出口订单络绎不绝之事实雄辩地证明,反应性阻燃剂在防火方面的优越性能。实践证明,氯系阻燃剂的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新型化学品材料的防火等级,有效减少二次燃烧,控制烟尘散发和可燃物滴落。


2010 年11 月15 日,上海一栋正在进行外墙节能改造的高层公寓起火,事故造成58 人死亡、71 人受伤。事故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燃不合格聚氨酯保温材料等易燃材料引起;2013 年6 月3 日。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火灾爆炸,共造成121 人死亡、76 人受伤。事后查明,厂房采用的聚氨酯保温材料为易燃的不合格产品。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例,无一例外地证明的阻燃材料的重要性,阻燃剂市场运用的严峻性和迫切性,需要我们尽早地开发、普及和规范阻燃剂市场,提高国人的防火安全等级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氯系阻燃剂未来市场和运用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创新2.0”的不断深化,全国各地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投入加大,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阻燃剂已经成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助剂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作为阻燃剂家族成员中的重要产品,卤素和有机磷系等方面的阻燃剂在聚氨酯和工程塑料这两种合成材料的应用,未来的发展平台和使用空间都很大。


目前,有些阻燃剂成分有毒,可能导致需求减少,成为这一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不过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确保产品和工艺能够通过世界各国严格的产品标准,阻燃剂生产商不断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大多数生产商正在尝试以更高效的方式生产生物阻燃剂,降低产品毒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努力向绿色阻燃剂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生命的无限敬畏,阻燃材料将会不断地推陈出新,随之而来的将是阻燃剂性能的改善,防火安全等级的提高,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世人安全防火意识的日益增强,阻燃剂的未来市场将有一个大的跨越和发展,未来前景将一片光明。江苏安邦氯系阻燃剂也正在酝酿扩产事宜,以满足日夜增长的国外需求,以及为未来国内市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夯实基础。


联系我们


010-84945443

统计代码申请地址:http://www.cn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