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T观点

VIEW OF GMT

GMT技术:硫化钠生产工艺的优化

工业硫化钠作为基础化工中间体,其发展和应用因污染大、能耗高、劳 动强度高等缺点而受到制约。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硫化钠生产过程中,余热利用、除尘脱硫、列管蒸发等技术的应用使其在节能降耗、改善劳动强度等方面取 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与其他化工产品相比,硫化钠的生产仍无法摆脱自动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附加值低的不足。笔者针对“煤还原芒硝法”制备硫化钠进 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及优化,使其在节能减排、提高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及社会效益等方面更具优势。


1 工艺优化


1.1 煅烧操作优化


工业硫化钠产品中的杂质为Na2CO3、Na2Sx、Na2SO3、Na2S2O3、Fe2-、水不溶物等。Na2CO3、Na2Sx主要是在转炉煅烧过程中产生的,Na2SO3、Na2S2O3则主要是Na2CO3、Na2Sx在后续工序中的衍生产物。因此控制好煅烧工艺,即可大大降低其杂质的含量。


在煅烧过程中,Na2CO3、Na2Sx形成的主要原因:1)系统负压不足,窑内CO2排放不及时:


Na2S+4CO2=Na2CO3+SO2+3CO


2)煅烧空气量过剩,氧气富余:


2Na2S+1/2O2=Na2O+Na2S2(多硫化钠)


针对上述原因,制定产品优化方案:1)把控窑内微负压氛围,反应产生的CO2、SO2及时引出(可减少SO2的生成),避免生成的Na2S参与副反应;2)加设烟道残氧检测装置,严控煅烧空气过剩量,控制Na2S2的生成;3)增设窑内物料温度的监控及烟气温度监控,掌握煅烧反应终点及出料时间,防止过烧或欠烧,缩短“黑灰”出炉冷却时间;4)采用长转炉就地化坯工艺时,还需将热溶碱雾及时引出并吸收,防止水汽进窑产生Na2CO3


通过以上几种措施,不仅可减少产品可溶性杂质的含量、提高原料转化率、减低消耗,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同时煅烧产生的SO2含量也大大降低,减轻了环保的负担。


1.2 余热阶梯利用,烟气热能分段利用


转 炉的间歇性运行使余热锅炉产汽周期性波动。为降低产汽波动、提高设备利用率及便于管理,余热系统设计时可采用“一拖多”的方式,即多台(3~6台)转炉共 用1套余热系统:烟气先用膜式水冷壁吸收高温辐射热,低流速预除尘,烟温降至400℃左右后再用列管式或热管换热器吸热,此时使烟温降至200℃左右,再 用省煤器(预热软水)降至160℃左右后进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膜式壁和换热器共用1 套汽包,产出0.6MPa蒸汽作为工艺用汽。


“一 拖多”的优点:1)转炉烟气量和烟温波动大,单台峰值产汽超过3t/h,而平均产汽量为1.5~2t/h。“一拖多”可减少烟气波动量,余热锅炉设计时可 减少换热面积,投资少,产汽量波动小,利于用汽系统;2)上水系统简单,利于监控、检测,便于操作管理。劳动强度小,便于自控;3)产汽稳定,可连续上 水,有利于避免热冷交替对锅炉的损害;4)水冷壁吸热使烟气温度降低,解决了粉尘熔化、板结、黏连的现象,为操作和运行带来利好。


长转炉烟气量大且恒定,烟温较低(约为350℃),余热利用的经济效益差,每台产汽量仅为1~1.5 t/h;但为了后续除尘必须对其降温。烟气经预除尘后可考虑用重力热管余热锅炉产汽或直接产热水。


1.3 提高自控水平


1.3.1 微机配料系统


精 确的原料配比是转炉煅烧的关键,可直接反映原料的转化率、“黑灰”烧成率及热化浸取率的高低,同时也是控制副反应及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此时需引进微机配 料系统,精确原料配比,减少计量误差,原料成分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配比。做好原料预混(特别是长转炉),为煅烧反应完全提供保证。


1.3.2 转炉控制系统


在转炉及烟道的关键位置设检测点,监控原料流量、窑内负压、料温、烟温、窑转速、烟气残氧量、粉煤流量等,用以控制窑内的煅烧氛围、反应完成时间、出料时间,以达到提高煅烧效率、提高原料转化率、降低能耗、降低副产物以及降低环保压力的目标。


1.3.3 卤水温控系统


温度对碱水的澄清及碱泥洗涤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沉降速度及洗涤用水量、还可减少低温结晶损失。可用温度传感器将碱水温度信号与加热蒸汽的电控阀连锁,将卤水恒定至所需温度,以提高澄清及洗泥效率。


1.3.4 蒸发器控制系统


蒸 汽压力、真空度、循环水量及进出水温度、液面高度、物料温度、循环泵转速等参数是硫化碱蒸发的几项重要参数,彼此之间联系密切。简单地凭借工人的操作经验 判断蒸发终点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节能效果差。将以上数据经过变送器集成并编制简单的运算程序,实现可视化控制,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和操作难度,也可改善 操作环境。


1.4 短周期卤水精制工艺技术


硫化钠水溶液在空气中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产生大量的可溶性杂质。传统的澄清(>16h)和洗泥(2~3d)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时间越长产品中的可溶性杂质就越多,因此缩短卤水精制时间可减少杂质生成。


将 自然分离改为机械分离,热熔后浓碱水用循环水冷却降温至65~75℃,用板框压滤机压滤后滤液送至精碱水储罐密封储存,蒸发备用;滤泥用换热后的循环水逆 流洗涤,用板框压滤或3层洗涤桶。该工艺的优点:1)低温过滤在碱水不结晶的同时减少了滤布的腐蚀;2)精制时间短,副含量少,滤液质量稳定,受外因干扰 小,产品质量稳定;3)滤液固含量低,对蒸发等过流设备的磨损和冲刷小,有利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4)含固量低,黏度低,不易结晶,便于输送操作。


1.5 节能蒸发技术


由 于硫化钠溶液随浓度的升高其沸点上升加快,且具有易结晶等特性,其蒸发浓缩工艺宜采用减压蒸发,以单效列管式强制循环蒸发器的应用较为成功,因此采用减压 蒸发、强制循环较为合理。精制碱水经蒸发冷凝水换热后进蒸发器,0.6MPa蒸汽作热源,在-0.075~-0.06 MPa 的真空条件下强制循环,二次蒸汽经蒸发室顶部的镍丝网除雾器除雾后在大气冷凝器中冷凝,协同水环真空泵产生真空,碱液在低温下浓缩至60%~60.3%即 可出料。硫化碱蒸发是间歇性的,蒸发过程中蒸汽消耗量波动大,出料时需停止蒸汽供应,导致蒸汽的浪费较大。可在主蒸汽管上加蒸汽蓄热器进行平衡,用汽少 (出料时)时储汽,用汽高峰(投料后)时增强蒸汽的供应。


蒸发过程的蒸汽冷凝水温度在100℃以上,含大量热能,可用密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进行汽水分离,蒸汽回蒸汽管路,水直接回余热锅炉,减少乏汽及冷凝水二次除氧的热损。


1.6 设备防腐


硫化钠溶液呈强碱性。硫化碱的生产过程中,其设备、管道、阀门、泵体等伴随着OH-、H+、Cl-、S2-等离子的腐蚀综合作用,且腐蚀性随浓度、温度的增高而加剧,不仅严重影响设备的寿命,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选择使用性价比高的防腐材料就尤为重要。


蒸发器列管处在高温和高流速、强腐蚀、冷热交替的复杂环境中,对材质的要求较高。纯镍管或904L不锈钢管是理想的材料,厚壁奥氏体不锈钢310S(δ=3~3.5mm)也可使用,蒸发室筒体则可用310S+Q235B的爆炸复合材料,以降低蒸发器的综合制造成本。


管 道、阀门、泵体等过流部件的选材则应以碱液的温度和浓度区分,包括蒸发及以后工段的高浓度、高温过流部件必须用310S材质,蒸发之前碱液浓度、温度较 低,可考虑选用衬氟、爆炸复合,甚至铸钢、生铁件。当生产低铁硫化钠时,经除铁除碳后的碱液需规避与铁元素接触,可根据产品含铁量要求选择310S或纯镍 设备。


在碱雾吸收塔、脱硫塔、冷却塔、储罐、管路等低温工段的设备可考虑选用玻璃钢、聚丙烯、玻璃鳞片涂料、环氧树脂涂料等非金属材料防腐技术。


2 除尘脱硫技术


脉冲袋式除尘是当前硫化钠行业应用较为成功的技术,其除尘效率高(≥99.6%),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但在运行中存在超温烧袋、低温冷凝糊袋、超低温(新疆、内蒙地区)脉冲、气动部件防冻等问题,这些属常规现象,只要做好烟气控温及保温即可解决。


硫 化碱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目前尚有欠缺。高含硫量使脱硫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提升,加之硫化钠行业自控水平较低,存在脱硫效率偏低,脱硫液的pH、烟气温 度、含水率监控不到位等问题。为此,硫化碱脱硫工艺需因地制宜,从以下几种方式考虑:1)依托钠镁共生盐湖(如运城盐湖、青海盐湖、定边盐湖等)的厂家可 用镁法脱硫、钙法制氢氧化镁浆作吸收剂,反应生成的硫酸镁液脱泥后返盐湖循环利用;2)无盐湖资源的厂家,尽量选用含硫低的原料,严格规范操作工艺,减少 副反应,同时用生产废水、废渣制取脱硫剂,用硫化钠-硫磺法脱硫,副产硫代硫酸钠可变废为宝,也可调节产品结构。3)研究单碱法脱硫技术副产亚硫酸钠在硫 化碱脱硫的可行性。亚硫酸钠附加值高,不仅可抵冲碱采购成本,还有额外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3 结论

经过工艺优化,产品的品质得到提高,能达到GB 10500—2009《工业硫化钠》中1类优等品黄片碱的要求;吨产品的能耗降低,硝(Na2SO4≥90%)消耗控制在1.50t以内,煤(原煤WC≥60%,燃煤J≥6.976kW·h)消耗控制在0.90t以内。且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设备运行稳定、使用寿命延长、环保治理简化,由此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并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吉摩特  报



联系我们


010-84945443

统计代码申请地址:http://www.cnzz.com/